绿水青山写下答卷——西藏“十四五”生态文明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浏览量:
“这无疑是我46年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旅程——历经3,735公里,攀登海拔3,650米的高山到达拉萨。”站在南山公园的观景台上,来自江苏南京的李先生难掩激动之情。眼前的拉萨市区被连绵的植被包围着,远处的山丘也远远地长满了植被。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被称为“察察山”(藏语意为“灰色而孤独的山”)的荒山。
“十四五”期间,西藏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目标,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出台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如今,西藏保护保护红线地区占全区国土面积50%以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37.95%。也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市级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份。良好生态已成为普遍的民生福祉和独特的区域标识。
山水绿了:从“灰山”到“生态屏”
“以前的感觉就是‘山沟深,石头多,出门就得爬上去’。”拉萨市次吉林村村民次仁扎西在向卡萨鲁库传授南山时感叹道:“没想到,短短五年,荒山真的会变绿。”
“十四五”期间,西藏实施国土绿化深度行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变化始于2021年启动的南北山绿化工程。五年来,绿化工作人员肩上树苗、脚上碎石,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上顶风爬坡、抗旱,为山体编织了一点“绿衣”。今年7月,该项目完成种植面积107.93万公顷,创造就业岗位900万以上,增加收入29亿元以上。
“不,我不相信光秃秃的山上还能种出活树,”青扎西笑着说道,“现在连空气都变得更甜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树种花。有的开民宿,有的经营餐厅,真正实现了“留山留绿,吃旅游美食”。
南山的变迁是藏族自治州的一个缩影伊坦生态建设。 “十四五”以来,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到2024年,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好于Ⅲ期水体的100%。环境、水、土地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雪豹、藏羚羊等1072种陆生脊椎动物是稳定的栖息地。 “美丽乡村”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高原上展现出一幅工整的画卷。
绿色动能:从“绿色发电”到“绿色赋能”
在西藏,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发展新引擎。 6月18日,西藏首个大型智能计算中心“雅江一号”开通服务器。 “‘雅江一号’项目一期投资9.2亿元,计算规模达到2000p。”刘健, th项目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建成,为山南乃至西藏的数字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让“东方数字、西方计算”战略落地生根。
“十四五”期间,尼林西藏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西藏低硫、低湿、低温的自然条件吸引了2700多家数字化企业聚集在拉萨高新区。根据《算力珠穆朗玛峰》质量行动发展规划(2024-2026年),到2026年,西藏算力总规模预计达到100 pflops,建成“1+2+3”区域算力节点体系,覆盖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
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西藏电力装机容量达1039.3万并千瓦,能源电力清洁发电率超过99%。普遍实现全程清洁电力供应,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最高的地区。水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电网稳定传输,不仅点亮了“算力之光”,也为西藏“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早已融入西藏血液。 “十四五”以来,西藏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工业园区1个;到2024年,404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将生产出与“绿色有机”金字招牌相关的“藏”农畜产品。
生态富民:从“生态保护”到“红利满足”
“桃花期间,村里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每年过节!”林芝市嘎拉村村民慈阳笑着说,自家院子里种了8棵樱花树,光卖果子就赚了4000元,加上家庭旅馆、交通工资和村集体分红,年收入达18万元。
“十四五”期间,西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等生态产业富民,推动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相辅相成。以嘎拉村为例,该村有33户149人,每年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该村村支书卞巴说:“热闹的水域、葱郁的土房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村民共建综合农业,壮大集体经济,擦亮“桃花村”牌子。
旅游带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2024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389万人次,游客旅游总支出超过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4.5%。接待游客体现了西藏生态与人文的双重美。
不仅在嘎拉村,西藏的绿色发展模式也取得了成效:每年创造超过50万个生态就业岗位,发展生态旅游、林业经济等产业,带动农民和职工收入不断增加。不仅真正分享了生态红利,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绿意盎然的荒山到数字产业的发展,从桃花盛开到清洁能源的流动,西藏交出了坚实的“绿色环保”成果。“十四五”时期西藏将继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这条生态再生之路成为370万高原的幸福之路。(王丽文峰)
用光影铭记辉煌,首届新疆国家官方启动国际摄影大赛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艺源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于9月28日正式启动。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杜鹃花海茶香, 在安徽省昆山市、芜湖市武威市三公山赏茶活动中,千亩高山野生杜鹃花在绿油油的茶园中绽放绚丽。 2025年4月1日,怀罗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怒放你,北京。美丽的春天的花朵把古长城装点得五彩斑斓,就像一幅美妙的春天山水画。 2025-04-02 15:44 引江淮河蔡巢线继续运营。 2025年4月1日,该轮航行通过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江淮航道,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冬季候鸟禁航结束,菜(子湖)潮(湖)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湖)湖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太湖之滨迷人春色,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复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生态良好,春色诱人。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媒看变”活动圆满结束。乌尔班雷内青岛首届活动“百媒视变”圆满结束 2025-03-20 10:14 首届“昭君杯”全国老年人合唱比赛在北京启动 首届“昭君杯”全国老年人合唱比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金沙江大桥建设 2025年2月25日,工人们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大桥施工现场推进施工。 2025-02-26 15:41
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池乡月明村,大片梅花竞相绽放,绚丽如红云。游客和市民纷纷前来打卡,享受春天的欢乐和舒适。 2025-02-08 14:52 二月景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2025年5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柱山风景区,英国歌舞、建瓯扛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中央公园,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大厦相映成趣,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美丽的冬季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盐湖绽放“硝酸盐花”景观。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期影响,山西运城盐湖出现了独特的冬季“硝花”景象。水面上的硝石花,形状各异,晶莹剔透,美丽极了。 2025-01-16 15:56《龟兹》:穿越千年壁画的灵魂之舞。一个“行者”行走在茫茫沙漠中,隐藏着他那张无与伦比的脸。厚厚的沙下埋着一面“古镜”,上面布满了时间的裂缝。 2025-01-13 17:25 雪后森林银装素裹。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溜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迷人。 2025-01-09 15:24 关爱KA寒假公益行助力云南各族青年扬帆梦想。关爱KA寒假公益行助力云南各族青年扬帆梦想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吉大园旅游首发,游客在从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生态田园,岑县木郎村广西梧州岑溪市g镇,生态田园纵横线条清晰,冬日美景迷人。 2024-12-10 16:48 冬日美景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白族彝族乡岱子村,青山环抱,树木茂盛,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缤纷苏州 2024年12月6日,苏州古城街道上,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非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温室内一片忙碌,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 
